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餐具未经消毒上温州农村酒席 职能部门遇监管尴尬

餐具未经消毒上温州农村酒席 职能部门遇监管尴尬

红白喜事宴常用“白卵”餐具

在乐清农村的红白喜事宴上,常会用到包装着塑料膜写着“已消毒”字样的“白卵”餐具。经《电视问政》的记者暗访发现,这些餐具都是在一些农村简陋小棚屋里面仅仅做过一些简单的清洗,就直接被裹上“已消毒”的塑料膜送到了各家酒席上。暗访中还发现两座集中清洗的小棚屋,一个位于乐清虹桥镇岩坑村,一个位于丁岙村。

11月11日,记者在乐清市卫生监督所的带领下走访了两座棚屋,棚屋四周脏乱不堪,屋内地板上还残留着清洗碗筷的工具,在丁岙村棚屋的角落里还堆着一大箱子脏碗筷。“这两处清洗点既没有市场监管局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,也没有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监督合格证,完全是非法清洗窝点。”乐清卫生监督所副所长赵来云介绍。

“承包人”坦言餐具从未消毒

乐清一位村民黄先生曾在家中办过婚宴,因过程繁琐复杂,他把所有的宴席操办事宜全托付给一个厨师,这位厨师提供了宴席所需要的所有碗筷餐具,代办了所有食材的购买,还带来一大帮厨师、传菜员,非常“专业”地一手包办。但宴席上的餐具是否消毒?食材是否安全?制作过程是否卫生?黄先生说,本着对老乡的信任,这些问题他都没有深究。黄先生坦言,非法清洗点能为宴席服务,可能是“承包人”带来的。

这种代办红白喜事的“承包人”,温州农村地区还有不少。记者联系了乐清一位“承包人”叶师傅,叶师傅自称已有十年的操办经验,记者问及卫生问题,他坦言: “餐具的确是没消毒的,但我们会清洗得很干净,食材和制作过程也可放心,绝对卫生安全。我办了这么多年了,怎么可能砸自己招牌?”叶师傅说,他也没有什么营业执照,“我又不是开店的,为什么要办证?”

端掉窝点却管不了“承包人”

自《电视问政》曝光了宴席上的卫生问题后,乐清市卫生监督所立马着手处理。据赵来云介绍,乐清采取联合执法,一旦发现这些清洗“棚屋”,立马通知市场监管局、街道、市场监管局、住建、环保等部门,各部门联合执法,从食品安全、环保设备等方面检查其是否符合规定,最终这两户“棚屋”因没有办理工商营业执照,被市场监管局责令关闭。赵云来说,这看似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,但这只是特事特办的临时举措,并未形成常态管理,就算“端”掉了这些非法清洗窝点,对于酒席的“承包人”,也很难监管。

乐清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蔡斌坦言,像叶师傅这样长期包办各类宴席的“承包人”,他们只能进行培训、教育,却无法用行政手段来监管其行为。在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中,并没有把这些“承包人”列入经营户的范畴,他们操办酒席的行为,没办法被视为“经营行为”,所以,他们在操办酒席的过程中,如果使用了不合格的餐具,使用了不卫生的食品制作方法,均难以依法调查、处置。

蔡斌说,乐清对于农村家宴的管理,采用的是“备案”的方法,主人家要办酒席需去街、镇登记备案,市场监管局则会对“承包人”进行食品安全教育,但对于酒席操办过程是否卫生安全,市场监管局都没有参与监管。

农村酒宴引来的各方说法

乐清人董先生告诉记者,这样的红白喜事宴他从小吃到大,自己既知道酒席都是委托给“承包人”来做,也知道“承包人”完全是无证经营,但他根本不在乎:“在我眼里,这是家宴,就相当于亲戚朋友请我去他们自己家吃饭,我认为这种家宴比酒店、饭店的饭菜都要干净。就好比我认为在自家吃饭,反而要比外面吃来得卫生健康。”他认为,乡约风俗能够约束“承包人”的行为,反而有证有执照的正规饭馆,也不一定就安全干净。

因此,温州市卫生监督所一位负责人认为,眼下加强村民的教育宣传才应该放在首位。

记者也采访了好几位市民,获得了不同的回答。市民潘女士说,这需要法律上界定家宴“承包人”的身份,需把他纳入经营户进行监管;市民任先生则说,最好要引导正规的餐饮机构来承接这一段游走在“家宴”和“酒席经营”之间的市场需求;市民王女士说,虽法律上不明确,但各大监管部门也不能推诿不管,应商讨监管措施……

市政协委员、温州市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温州市总商会副会长黄发静:首先要指出,无证洗碗棚其本身就是违法的,若所提供非标准程序洗刷的餐具给大众使用那更是错上加错。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所不容的行为;其次,所谓宴席“承包人”实际上已具备了采购、团队运作、营业收入及利润的能力,已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经营户,如今,他的经营方式是否合法值得商榷,但无论如何,“承包人”在明知无证洗碗棚出来的餐具有不卫生隐患,还继续供给使用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,也不可逃脱监管,逃脱法律责任。

我们期盼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更趋于完善,希望村民们能自觉监督“承包人”的行为,对其非法行为进行抵制。但是,职能部门的行为更为重要,面对这些监管难点不可逃脱回避,以法律空白为由回避管理,即使暂时具有难点,也需积极寻求解决之法。